高清电影在线选片-会员面板

高清电影在线选片-注册成为会员 高清电影在线选片-帮助

影片库

搜索影片

  • 欲望之翼 The Wings of the Dove 加入选片库

    欲望之翼(1997)

    7.

    The Wings of the Dove

    分类:电影 类型:

    年代:1997 地区:欧美

    片源:2D高清 分辨率:蓝光原盘 格式:BDAV 编码:AVC

    容量:26.3GB 字幕:中字 音频:非国语

    影片编号:40-32 人气:16 更新日期: 2013-09-16

    标签:

影片简介

image



◎中文片名:鸽之翼/三颗驿动的心/三颗翼动的心/欲望之翼
◎英文片名:The Wings of the Dove
◎导      演:伊恩·索夫特雷Iain Softley
◎主      演:海伦娜·伯翰·卡特Helena Bonham Carter
                     莱纳斯·罗彻Linus Roache
◎类      型:爱情/剧情
◎片      长:102 min
◎国家地区:英国/美国
◎IMDB评分 :  7.0
◎对白语言:英语
◎上映日期:1997年9月4日 意大利

◎简介

  凯特寇罗伊是个敢爱敢恨、聪明绝顶的女子,当她的母亲去世之后,凯特的富孀阿姨决定收容她。让凯特嫁一个金龟婿,以换取贵族的生活和地位。但是个性叛逆的凯特却爱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记者莫顿,他们互相深爱著对方,但她的阿姨却极力阻止这对恋人的交往。这时凯特的生活中闯进了一个改变她一生的美国富家女米莉席尔,两人马上成为好朋友。米莉第一次看到莫顿时,立刻就爱上这个俊美温文的记者,而这样的三角恋情,加上米莉罹患重病而增加更多的变数。原来凯特希望利用米莉对莫顿的挚爱和她的重病,极力让莫顿接近米莉,并希望在她病逝之后,莫顿能顺利的接收她的财产,他们也能名正言顺地结为连理。因此凯特设计三人同游威尼斯,当凯特看著两人渐生情愫,她害怕莫顿就此爱上米莉,却又不能破坏她一手策画的计谋。在这神秘又凄美的水上之都,三人的情欲纠葛因而展开,莫顿更在两个女人的爱情中不知所措……

◎影片评价

  《鸽之翼》是1997年拍摄的英国电影,根据美国著名作家亨利·詹姆斯的同名小说改编,由英国演技派女星海伦娜·博纳姆·卡特主演,是一出发生在威尼斯的浪漫爱情悲剧。导演伊恩·索夫特利以细腻的手法,展现了令人难忘的水都情怀,大胆地对人性进行了狂妄的探索。三个主角暧昧模糊的关系就像威尼斯大街小巷的水道,纠结而复杂,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回忆。电影很多情节都展开于水上,还有多次乘“贡多拉”出游的场景,甚至出现了少见的威尼斯古典丧船的画面,刻画出了威尼斯雨天的景致和生活情怀。
  影片中有大量裸露镜头和光鲜的服饰。描述四个为着自私或无私的目的而试图操纵爱情的年轻人。20世纪初的巴黎,寄住在姨妈家的年轻聪明的凯特,不名一文的小记者莫顿,美国来的富有且身患绝症的继承人米莉,外表斯文的马克勋爵,他们在一场充满欲望、野心和激情的爱情游戏中,充分展示了美国人的诚恳、粗犷与欧洲人的欺诈,并给人以深思:爱情与金钱,友情与背叛,生与死,在特定环境下你将如何选择。影片中三位演员的细腻表演,让片中三位年轻人的爱情故事让人感叹。神圣的爱情在金钱面前显得那么的脆弱,那么的不堪一击,三个渴望爱情的男女最终因为金钱而全部失去了爱情。金钱对爱情的摧毁,是无情而彻底的,它总是在最微妙的境况中慢慢渗透到爱情最脆弱的边缘,然后在不知不觉中腐蚀掉爱情最宝贵的核心。
  《鸽之翼》的精致还体现在色彩和服装的设计上。
  影片中主要角色的所有服装的色彩式样都既赏心悦目,又着重表达了影片的基本含义,反映着不同阶层的文化取向和人物个性。
  导演和服装师为米莉设计的服装基调是白色。象征着这个天真、热情、却病入膏肓的富家女花卉般的娇嫩和天使般的纯洁;凯蒂的服装基调以重色为主—蓝色和黑色。而在她从莫顿的来信中得知,因为他的陪伴,米莉竟然活过来了,比任何人都有活力时,凯蒂的长裙是鲜艳的猩红色,灯光把她的脸庞映得惨白,这是一种有意的对比,这种色彩和光影既是现实的,又是心理的,反衬出凯蒂的寂寞和忌妒,以及她为这场亲手导演的,为了攫取财富而牺牲情感的阴谋的心力交瘁。
  《鸽之翼》的镜语也颇见功力。
  伊恩.索夫特利善于运用声音蒙太奇连接时空,创造诗的意境,十分大气。
  片头序幕,凯蒂和莫顿在电梯里亲吻时,电影家用了一个声画分离—画面是两人亲热,茉荻姨妈数落凯蒂的声音却提前进来了。然后没有技巧,直接切入凯蒂的眼睛特写,进入茉荻姨妈家。这样的剪接既加快了叙事节奏,又使上下两场戏在叙事上连贯,在情绪上造成对比,拓展了想像空间,获得了“超加和性”的美学效应。
  接风宴上,米莉向凯蒂毫不掩饰地表示她对莫顿的喜爱,随着她的话音,敲打键盘的声音提前进入画面,而后切入莫顿打字的镜头,时空虽然变了,两个女人对莫顿的情绪却延续下来。
  而由中国烟馆、凯蒂父亲的脸叠化到威尼斯时影片出现全片仅有的一次欢乐的音乐主题。一张没有生气的老脸和生机盎然的威尼斯对比,欢乐的音乐主题则预示着米莉的悲剧命运。
  影片尾声,米莉死后,莫顿孤身一人重返威尼斯,低回于水天一色之中,耳畔回响着他和米莉、凯蒂以及女仆夜游威尼斯的笑声。然后立即切入他们在夜的波光灯影中遨游的镜头。这儿的声画已经在前面出现过,第一次是叙事,这一次的有意反复则是莫顿意识的视觉化,是心理时空的物质呈现。那是对一种逝去的情感和永恒人性的诗意追怀。
  《鸽之翼》的精致还体现于影片的用光。
  整部影片的光线都营造着一种怀旧的情绪和世纪初的氛围。米莉在树下看孩子踢球的戏先是一棵大树为前景的大全景,然后是一个长焦的中景,有意模糊的绿色背景突显着一袭白衣的米莉对生命的眷恋。
  凯蒂在城堡被马克的枪声惊醒,在窗口向外巡视时,四周幽暗,衣服也是深色的,脸却被外面的散射光照亮,柔和、朦胧,犹如圣像。
  凯蒂在威尼斯的露天酒吧授意莫顿为了钱有意接近垂死的米莉时,对切镜头莫顿这一面的背景是黑色的,他的脸显得苍白。这种色彩上的有意简化体现着莫顿此刻的震惊与凝重。
  从贵族的盛宴到威尼斯,影片用了许多效果光来表现米莉的天真和纯情,那缓缓移动的摄影机犹如一对眼睛,观察着她和她的朋友,将米莉的悲剧形象深深地印在人们心里……

◎精彩对白

  这是一部高度视觉化的影片。
  影片的对白令人惊奇地少,却字字珠玑,生动、传神地揭示着特定人物的特定心理。
  在长达3分25秒的片头中,男女主人公没有一句对白,也没有明显的形体动作,仅凭两对眼睛就表现出一对恋人的神秘和深情。
  米莉的接风宴上,凯蒂问身边的马克:“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她?”
  “她是美国最有钱的孤儿。”——一句对白,既在叙事层面点明了米莉的身份,又在美学层面深刻揭示出马克这个落魄的勋爵惟利是图的贪婪和冷漠。
  而凯蒂向米莉介绍姨妈茉荻时的对白也堪称“绝对”。
  米莉说:“你把她说得像女巫……”
  凯蒂说:“不,她还不会飞!”这是只有英国人才有的幽默!这种嘲讽,把凯蒂寄人篱下、仰人鼻息的无奈与愤懑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显示出这个缺少钱财的女人并不缺少心计。
  凯蒂问莫顿:“你怎么知道米莉是美国人?”
  莫顿回答:“她的笑声太大。”英国人的绅士传统是渗透到骨子里的。尽管莫顿已经困窘得只能偷着和恋人约会,却并不影响他从心里瞧不起大洋彼岸的新大陆文明。
  而在城堡。马克和凯蒂的两句对白更是传神。
  马克摸到凯蒂床上,向她表白:“我爱你,我需要米莉的钱,以维持我的生计,我得和她结婚,但不会太久。”这句表白活画出20世纪初期,在资本主义冲击下没落贵族的虚伪、残忍和寡廉鲜耻。
  随后,凯蒂来到米莉床上,对她说:“房间太冷。这些贵族,连暖气都没有。”表现了一个曾经卑微的女孩对没落贵族的蔑视,更表现了凯蒂对马克那种面对生命比她还要冷漠的不寒而栗。
  几乎所有的对白都一语双关,既表述着叙事层面的意义,同时又蕴含着美学层面的内涵;既揭示心理,表现性格,又自然呈现出一种人生态度、文化品位。而这所有的对白又都体现着亨利·詹姆斯作为一个作家的一贯的美学主题,他一向认为美国性格的基本弱点是漫不经心的自我主义。他的许多作品都表现了美国人的诚恳、粗犷和欧洲人的欺诈、有教养之间的对立。
  这是真正的精致,这是真正的电影对白。

◎获奖记录

   1998第70届奥斯卡金像奖 Academy Awards

   提名

   ·奥斯卡奖-最佳女主角 海伦娜·伯翰·卡特 Helena Bonham Carter  
   ·奥斯卡奖-最佳改编剧本 霍辛·阿米尼 Hossein Amini  
   ·奥斯卡奖-最佳摄影 爱德华多·塞拉 Eduardo Serra  
   ·奥斯卡奖-最佳服装设计 桑迪·鲍威尔 Sandy Powell  

◎幕后花絮

  影片有大量裸露镜头和光鲜的服饰。同年还有两部詹姆斯小说改编的电影:《仕女图》和《华盛顿广场》。
  把好的小说搬上银幕在电影史上屡见不鲜,改编时通常会采用两种方式。其一,原汁原味的将文字诠释成画面,最大程度的保留人物性格、叙述性以及对话,但要平面的文字完整的转换成运动的画面自然有困难,除非文字材料十分简短。其二,选择自由的改编,允许浓缩、变化以及一定程度的「现代化」,但这种做法在尺度上很难把握,而且观众是否能够接受也很难控制。显然《鸽之翼》的导演索夫特雷和剧本作家阿米尼采用了后一种方式,他们保留了故事的主体情节以及小说的基本主题,但改变了詹姆斯小说中的某些外貌以适合电影来表现。

◎风格元素 

       伊恩.索夫特利在本片体现出的主要风格元素:
       1.对文学作品的精彩改编。
       2.敏锐探讨人类的表象和复杂的心理。
       3.高度视觉化和散文诗一样的叙事。
       4.表演的有效控制。
       5.缓缓移动的摄影成为一个忠实的视点。
       6.对色彩、服饰表现情绪的重视。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